冬季巧用药材温中御寒 冬季巧用中药温中御寒,冬天来了,天气一天天变冷,感觉有一股寒气。怕冷的女生更是难过了,手脚冰冷的。如果你也是怎样,可以一起来看看冬季巧用中药温中御寒这篇文章。 干姜,其味苦、涩,性温,归脾、肝经。它同属温补药材,具有温经止血及温中止痛功效,以及兼具温肺作用,可用来化痰止咳。 玉桂,其味辛甘,性热,归脾、肾、心、肝经,且具温补肾阳、温中逐寒、散寒止痛等作用,可治疗腹痛。 蜀椒,又名川椒,乃花椒的成熟外皮,味辛,性热,归脾、胃、肾经。有温中止痛的功用,能治脾胃虚寒。 胡椒,属辛热,归胃、大肠经,可治胃寒。 丁香,性味辛,属温,归脾、胃、肾经,能温中降逆、散寒止痛及温肾助阳。以上五种药材均属于温补性质中药,于冬天应用,能够温中御寒,但用药前必须先请教注册中医的专业意见。 用药以外,艾灸亦为中医常用治理手法。 以艾草制成艾条,用已烧灸后的艾条悬灸于人体按摩,可使气血温通,有助治疗各种寒痛症,从而达到保健养生的作用。由于艾灸属于温补疗法,因此适合于冬天应用。但一般市民在家中难以自行施灸,可改以穴按代替,方法是每个穴位以指头顺时针方向转圈揉三十下,按压的力度以出现酸胀感为准。 按摩四个穴位,分别是涌泉穴,位于足底的足掌前三分之一位置,即屈趾时凹陷处。冬天属“肾”经,涌泉穴又是“肾经”的本穴,所以刺激此穴能强身健体。另一为足三里穴,位于外膝眼下三寸位置,属胃经,能调理脾胃及固本培元。至于关元穴,则位于肚脐下三寸,约四横指距离之处。此穴可治各种血症,如虚症可用灸疗,平时多揉按轻拍,能促进血液循环。最后为气海穴(丹田穴),位于下腹部脐下正中一点五寸,能理气及益气。 冬季御寒小妙招 一、加强体育锻炼 尤其是久坐或久立的人,必须重视工间操,多做手足和腰部的活动,以加强血液循环。 二、注意饮食 多吃一些性属温热的食品,以提高机体耐寒力。常见的温热食物有:牛、羊、狗、鸡肉,大蒜、辣椒、生姜、圆葱、山药、桂圆等。 三、菜谱一款 1、姜丝爆羊肉 羊肉切薄片,生姜切细丝。 锅内加油少许,起旺火,待油冒清烟时,入花椒、八角,炸出香味,入姜丝略炒,加入羊肉片翻炒,加入盐、味精,出锅时淋麻油即可。 2、大枣枸杞羊肉汤 羊肉切八分大块,在开水锅中氽出血水备用。大枣和枸杞洗净备用。 锅内加水,放入羊肉,葱姜大料同煮。煮半熟时,加入大枣、枸杞和盐,再煮,煮熟即可。如果不喜欢羊肉的膻味,可以与大枣同时加入桔子皮一两片,即可减轻膻味。 3、三香辣椒 红辣椒(根据自己吃辣的程度,选择辣椒品种),在炉火上烤干至接近焦;花生米,炒熟至酥脆(芝麻也可);大葱在炉火上烤至外层焦糊,剥去外层。 以上三种原料,各自在臼中捣烂,然后再和成一起,加盐和味精,即可。 此菜对于喜欢吃辣又喜欢粗粮的朋友,最是美食----三香辣椒卷入煎饼,大口吃来,最是过瘾,而吃“黄金塔”(窝头)时,把三香辣椒抹如窝头孔内,吃来也是痛快!
本文链接 http://www.nkkang.com/aspcms/news/2016-3-28/2657.html
上一篇老人睡眠不好应该怎么办?搂个抱枕睡得香 下一篇二月份吃什么蔬菜?
|